新个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点和税率。2018年10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先将工资薪金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每月5000元,并按新的税率表计算纳税,不实行专项附加扣除。
2018年10月工资前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及速算扣除数(旧)
| 级数 |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 含税级距 | |||
| 1 | 不超过1500元的 | 3 | 0 | 
| 2 |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 10 | 105 | 
| 3 |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 20 | 555 | 
| 4 |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 25 | 1005 | 
| 5 |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 30 | 2755 | 
| 6 |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 35 | 5505 | 
| 7 |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 45 | 13505 | 
2018年10月-12月工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及速算扣除数(新)
| 级数 |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 含税级距 | |||
| 1 | 不超过3000元的 | 3% | 0 | 
| 2 | 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 | 10% | 210 | 
| 3 | 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 | 20% | 1410 | 
| 4 | 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 25% | 2660 | 
| 5 |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 30% | 4410 | 
| 6 |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 35% | 7160 | 
| 7 |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 45% | 15160 | 
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1.应纳税所得额 = 税前工资收入金额 - 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 -费用减除额
2.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x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举例:2018年10月份税前工资12000元,需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1100元。
(1)适用5000元新的费用标准和新的税率表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起征点(5000元)
=12000-1100-5000=5900元
照税率及速算扣除数:参照上面的工资税率表不含税部分,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则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10。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5900*10%-210=380元
(2)如按照适用3500元旧的费用标准和旧的税率表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起征点(3500元)
=12000-1100-3500=7400元
找税率及速算扣除数:参照上面的工资税率表不含税部分,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则适用税率20%,速算扣除数为555。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7400*20%-555=925元。
925-380=545元,以后每月可节省545元,幅度下降近59%。
2019年1月1日以后纳个税时,除减去各项社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等专项扣除外,还要减去专项附加扣除,再计算出应纳税额。
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包括: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支出。
但目前子女教育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范围、标准尚不明确,最终将由今年内出台新的个税法实施条例来明确,纳税人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办理汇算清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