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人会问,速算扣除数是怎么计算得出的?在些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速算扣除数的由来 
速算扣除数实际上是在级距和税率不变条件下,全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比超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多纳的一个常数。 
因此,在超额累进税率条件下,用全额累进的计税方法,只要减掉这个常数,就等于用超额累进方法计算的应纳税额,故称速算扣除数。 
 
速算扣除数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第1级速算扣除数等于0,因为此处的全额累进税等于超额累进税 
第2级速算扣除数,4500按全额累计计算,4500*10%,但1500部分已经交纳3%的税,因此多交纳的税为1500*(10%-3%) 
第3级速算扣除数,4900按全额累进计算,4900*20%,但1500已按3%计算,3000已经按10%交税, 
多交的税为1500*(20%-3%)+3000*(20%-10%)=4500*20%-1500*3%-3000*10%=4500*(20%-10%)+1500*(10%-3%) 
依此类推,但出速算扣除数公式如下: 
本级速算扣除额=上一级最高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 
 那么理解了上述原理后,公式 =4900*20%-555 425 
 
运用速算扣除数计算税的公式特别多,如IF函数法,Vlookup+辅助列方法等,对应EXCEL公式,此类公式直观,易理解,所以不做解释 
此处仅解释比较难理解的一个公式,Max函数法 
★ =MAX(X*0.01*{3,10,20,25,30,35,45}-5*{0,21,111,201,551,1101,2701},0) 
 425 
 
 我们知道个税的起征点为3500,因此X少于等于3500时,不需交税,故要用得出的数值与0进行比较。 
 为什么根据各级税率减速算扣除数的最大值为应交税呢? 
 分解公式的结构 
 第一部分即X*0.01*{3,10,20,25,30,35,45}为全额累进计算的税 
 第二部分5*{0,21,111,201,551,1101,2701}为速算扣除数,即全额累计计算所得税-超额累计应纳税 
 那么为什么最大值就是正确的税呢?原因就在于减去重复计算值得时候,公式直接按照重复的区间计算减去值,减去的比正常减去的多。 
 所以高税率计算出的值是一个错误值。 
 所以, 该公式计算得到的数组中最大值只有一个,等于合适税率下计算的答案。而比这个值小的数显然都不是正确答案。  
 以上述X为例子说明: 
 =MAX(X*0.01*{3,10,20,25,30,35,45}-5*{0,21,111,201,551,1101,2701},0) 
 =MAX({147,385,425,220,-1285,-3790,-11300},0) 
 4900按高税率20%计算时,多计算的税应当是=1500*3%+3000*10%+400*20%=555 
 而运用速算扣除数时,是按高一区间的速算扣除数(多计算的税)计算的,上述公式中5*111计算的 
 所以按高税率计算时,减去多计算的税时(速算扣除数),比正常减去的要多 
 所以,公式中的最大值才是正确结果。 
个人所得税网,最新个税资讯平台,您的个税管理专家!
 
		 
		
		
	 
					 
				 
							 
		
		 
                 
                